close

每日「鰻魚飯」的夢想就要實現

鰻魚去哪兒

近數十年來,鰻魚的數量略減少了90%以上,除了氣候變遷的因素外,還要加上人類的濫捕,對鰻魚的生態造成重大的危機。

對科學家而言,鰻魚的一生由柳葉鰻、鰻線、黃鰻、銀鰻,最後降海產卵結束一生,生活史橫跨海洋與陸地,洄游範圍長達5000公里,這可說是生物學上的奇蹟,然這5000公里的距離卻是科學家長久以來無法破解的謎團。

對討海人而言,每年的十一月初至隔年的二月底海中的鰻苗,就成為討海人眼中的白金,於這段期間在台灣西部的海岸邊,無數的人們用身體對抗海浪洶湧的力道,尋尋覓覓那細小而透明的戰利品。

 

鰻魚完全養殖將成功在望

日本國立水產研究教育機構於2019年宣佈達成了「完全人工養殖」的目標,讓人工養殖的鰻魚成功繁衍下一代。日本國立水產研究教育機構於2022年11月成功使人工授精後的受精卵孵化,並於2022年春季確認被稱為「仔魚」的幼體長成了白仔鰻。

日本國立水產研究教育機構的下一個目標,這些白仔鰻預計會在2023年內長成成年鰻魚。其中一部分將用於進行人工授精的種鰻,並確立相關技術。

 

產業將要面臨的衝擊

於2023年10月日本近畿大學水產研究所宣佈成功將人工授精孵化的日本鰻魚幼苗培育至成熟並成功繁殖下一代,實現了「完全養殖」。

若日本方面如他們所言實現了「完全養殖」,可能對本國的鰻魚養殖業與捕鰻苗的人們之生計造成衝擊。

 

如上所述,鰻魚的相關產業可能會因日本的研究,而造成相當程度的衝擊或突破,然若用正面思考,對國內而言,這項技術的突破,對號稱養殖王國的本國也是一種激勵的訊息。

 

因此對於養殖業者或相關學術研究者而言,如何超越日本的突破或許可能帶來許多新技術領域的研發。而新技術領域的研發,有賴將相關技術取得智慧財產權加以保護才能完整佈局市場,用專利保護此類鰻魚生技或其相關產業的研發技術,以掌握市場資源。

 

更多智權相關事,請點擊亞太專欄
更多智權影音及圖文,請點擊亞太小學堂
尋問智權事,請點擊聯絡我們亞太報你知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鰻魚 人工養殖 養殖業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亞太郎的智權事 的頭像
    亞太郎的智權事

    亞太郎的智權事

    亞太郎的智權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